• <rp id="8gnjk"><object id="8gnjk"><input id="8gnjk"></input></object></rp>

    <button id="8gnjk"><object id="8gnjk"></object></button>
    <button id="8gnjk"></button>
    1. 首頁 > 人物風采
      【會員風采】徐競翔:勇當傳承文化的“先行者”
      2023-04-12 864
      來源:江夏政協
      作者:江夏政協

      image.png

      近期,江夏區文藝創作捷報頻傳——由江夏區文化館選送小品《下棋》在第一屆武漢市“百姓明星”大賽總決賽中獲得最具潛力獎,選送的《黨的女兒》《夢北京》2個京劇作品在第十六屆“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中獲得集體節目銀獎,9幅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在武漢市第十屆“黃鶴群星獎”評獎活動中獲得不俗成績。在美術類獲獎名單里,民建會員、江夏區文化館館長徐競翔的名字赫然在列。畫如其人,正如他創作的油畫作品《城市的背后》里辛勤的城市建設者一樣,區六屆政協委員徐競翔也為江夏公共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傾力奉獻著……

      微信圖片_20230411115447.jpg

      徐競翔創作的油畫作品《城市的背后》

      勤思敏行甘當扎根江夏的“躬耕者”

      1987年出生的徐競翔是土生土長的江夏人,畢業于江漢大學美術學繪畫專業。尚在大學實習期的他,就因專業功底扎實被北京數家畫廊邀請入駐,在接觸到北京新銳多元的文藝思潮,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后,他不斷思索到底能為家鄉的文化事業做些什么。于是2008年底,他毅然回到家鄉,從基層圖書館工作干起,投身到江夏公共文化事業中,這一干就是14年。從此,北京少了一位青年職業畫家,江夏多了一位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文藝“躬耕者”。

      image.png

      2021年,徐競翔調任江夏區文化館館長,他勤思敏行,每天總是最早到單位,厘清近期工作思路,學習上級文件精神、精心策劃活動,特別是區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五區戰略”,他不斷思索該如何在文化館的業務工作中更好地貫徹落實“文化名區”,梳理出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的三大脈絡:群眾文化、藝術普及、非遺保護,并按照這一脈絡帶領團隊精心組織策劃了一場場形式新穎、內容多元,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

      image.png

      博學多才擔當文藝創作的“領頭人”

      作為江夏區公共文化事業的踐行者,徐競翔始終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文藝生命線,持續學習潛心鉆研,主導創作出了一批文藝精品。?

      2021年徐競翔作為主創人員參與創作湖北小曲《鶴歸來》,獲第四屆湖北藝術節“楚天群星獎”金獎、第十屆武漢市“黃鶴群星獎”(曲藝類)黃鶴群星大獎,展現了武漢人民庚子年不畏艱難、萬眾一心抗擊新冠疫情的英勇歷程;在建黨百年、黨的二十大、區黨代會等重要時間節點,第一時間創作出如湖北大鼓《百年征程 偉大光榮》《復興暢想曲》、勁舞快板《五個江夏 明天更美》等一批緊扣時代脈搏的主旋律文藝作品。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創作出方言快板《合力追剿“德爾塔”》等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文藝作品。他積極推動宣傳江夏區傳統文化,以市級非遺項目楚地菖蒲造景藝術為素材,拍攝微視頻《菖蒲頌清風》,以95后非遺傳承人柯進為主角,創新拍攝《新人奮進老酒飄香》微紀錄片,連續兩年入選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為江夏干部群眾提供了豐富精神食糧,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塑造英雄城市形象。

      image.png

      組織省市區書畫名家前往江夏文化古跡采風

      美術科班出身的他堅守初心堅持美術創作,利用業余時間用畫筆深耕不輟,創作出大量深入生活、貼近基層,為時代而歌、為江夏而繪的美術佳作,受到群眾和業界的廣泛好評,如展現疫后美好生活的ipad繪畫《朋友圈——春天的旋律》入展“百年輝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武漢市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展現江夏古橋風光的繪畫作品《靈港橋邊》《小南橋》被武漢民建書畫院收藏,展現江夏發展歷程的繪畫作品《新城》入選湖北省委統戰部、湖北美術學院、各民主黨派主辦的“喜迎二十大·共筑同心圓”美術作品展,前不久為農民工群體創作的油畫作品《城市的背后》也在武漢市第十屆“黃鶴群星獎”評獎活動獲獎。

      作為文化館的館長,徐競翔持續提升自身業務能力,研究撰寫《大眾傳媒背景下的長江水文化傳播》《江夏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踐探析》等多篇論文,籌備主編《楚天首縣·江夏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覽》書籍。?

      2021年,徐競翔被武漢市委組織部、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記功,被區文聯推選為副主席。

      微信圖片_20230411115451.jpg

      知難而行勇當傳承文化的“先行者”

      去年端午期間,由徐競翔擔綱總導演的江夏區首屆“走橋”活動被新華社、新華網、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等主流媒體廣泛報道關注,全網獲得了600萬+的瀏覽量,看到江夏文化火熱“出圈”,向來沉穩的他不禁眼眶濕熱,他的思緒又回到了山坡南橋,回到了那個摩頂放踵、連續奮戰十余個日夜的“戰場”。

      南橋座始建于1349年,是武漢乃至湖北地區年代最早且有明確紀年的單孔半圓形石拱橋,現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曾是繁榮的碼頭街市,連通了江夏的古驛道,同時也是江夏“文化名區”戰略的重點項目之一??呻S著時代的變遷,南橋昔日的繁華沉寂已久,讓南橋再次“活起來”成了徐競翔的一大心愿,為此他查閱了《江夏縣志》《江夏史志》《饒氏宗譜》等大量史料,又通過田野調查、尋訪老人等方式挖掘整理了南橋的故事和《南橋的傳說》,并組織團隊繪制《南橋市集復原圖》。在查找到相關資料時,他仿佛看到橋上絡繹不絕的行人,橋下迎來送往的商船,岸邊煙火鼎盛的商鋪像幻燈片一樣躍然紙上。如何以更鮮活、飽滿的形式讓今時今日的人們也能感受到當時的風貌?徐競翔心中燃起了一個大膽而創新的想法——對當時的場景進行了重現和復原,舉辦一次“走橋”活動。

      image.png

      于是他連夜起草方案,擬定趕在端午節舉辦,次日清晨便趕到南橋現場勘測,現實卻困難重重:一是沒有足夠的時間,當時距離端午節僅有12天時間;二是沒有電,南橋所在之地人跡罕稀,缺乏便捷的電網設施;三是沒有路,南橋除了一條主入口外,沒有其它通行之路,路上又雜草叢生,田埂上也泥濘松軟,不具備開展大型活動的條件;四是沒有船,徐競翔原本設想“走橋”活動時橋上行人,橋下行舟,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周邊的村民早已不再使用傳統的搖櫓船;五是沒人,在偏遠的郊野舉辦一場實景演出活動江夏尚史無前例,就算找齊了演員,觀眾也難前來觀看。

      時間緊、困難多、條件苦、任務重、壓力大,徐競翔卻知重負重,沒有絲毫放棄的念頭,他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堅信路再難,辦法總比困難多。沒有足夠的時間,他就以橋為家,只為節省出每趟從紙坊到南橋往返的3小時車程,全力以赴加快活動籌備進度;沒有電,他就主動對接協調到應急電力保障車;沒有路,他就身先士卒帶頭沖刷泥濘,修剪雜草,并在橋對岸開辟出一塊視角絕佳的觀演區,他還搬來200余塊地磚,并利用樹杈打樁加固,保障群眾安全地通往觀演區,同時為了方便周邊群眾日后出行,他又多方聯絡拖來2卡車碎石,自己帶頭鋪一鏟一鏟地平整路面;沒有船,他就尋遍了江夏沿湖的村灣,最終在大咀漁業村找了一艘年久失修的木船,修好船后,他又四處打聽找到一位會搖櫓的漁夫;沒有觀眾,他又馬不停蹄地頂著烈日拍攝制作預熱視頻,并在各大新媒體平臺宣傳推廣……就這樣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距離活動開始還有2天的時候,一個古香古色的“南橋市集”已完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眼看一切準備就緒,然而現實卻來了一次沉重的打擊。時值盛夏,一場雷暴雨突然席卷,頃刻間狂風大作,暴雨滂沱,數個市集攤位被吹入河中,招牌幌子掉入泥濘,木船也因積水過多險些沉入湖底,精心布置的活動場地轉瞬化作一片狼藉,此前做出的諸多努力仿佛又付諸東流。面對此情此景,徐競翔來不及灰心,顧不上被暴雨浸透的衣鞋,他緊急聯系制作新的幌子,雨稍小就迅速投入到補救工作中,不顧危險跳入齊胸深的河水中將重達800余斤的木船拖到岸邊,并拴緊纖繩固定好,又一一打撈起市集攤位并用沙袋加固,看到路上坑洼處積水嚴重,他來不及使用工具,就用徒手清理渾濁不堪的泥水……就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努力下,設置了古風市集、非遺展示、漢服體驗、文創產品、泊船碼頭、鐘磬禮樂等多個區域的“南橋市集”再次“整裝待發”。

      image.png

      徐競翔徒手清理南橋積水

      皇天不負有心人,“走橋”活動當天,天空艷陽高照,南橋上商賈往來、行人摩肩,古橋的春天仿佛再次到來,古郡的風華就此重現,十里八鄉的群眾都自發趕來圍觀這場令人嘆為觀止的“走橋”活動,大家都被活動展示出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力量深深感染,一時間掌聲雷鳴、喝彩不迭,盛況空前?!澳钅畈煌钡男旄傁枰步K于等到了他的“回響”?;顒咏Y束后,南橋名聲大振,又重回了大眾的視野,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游玩打卡,而疲憊不堪的徐競翔沒有休息片刻,又連續忙活了2天清理活動現場,恢復了古老南橋的原貌,不給古老的文物增添一絲多余,在心里輕輕說了聲“再見”后,又轉身奔赴下一個“戰場”。

      image.png

      盛況空前的江夏區首屆“走橋”活動

      獻計出力誓當履職為民的“勤務兵”

      作為江夏區民建會員,也作為一名區政協委員,徐競翔扛牢使命與擔當,積極履行委員職責,曾被民建市委會評為先進個人。他從本職工作出發,在“文化名區”建設上做大量調查研究,撰寫社情民意信息及提案。2020年,徐競翔參與撰寫《關于江夏區城市森林公園融合文化、體育、旅游發展的提案》,將三山周邊文化、體育、旅游資源進行梳理,提出建議,被區政協立案辦理;2023年,他多次實地考察并查閱史實資料,撰寫《關于進一步挖掘金口會館(公所)文化的提案》,提出探源金口會館公所、商幫行幫文化,是一把開啟金口商貿文化的鑰匙,能進一步充實和彰顯“古武漢的源頭,今武漢的縮影”文化元素。該提案同樣被立案辦理,將為挖掘和傳播江夏文化作出貢獻。

      踔厲奮發初心不改,風雨兼程篤行不怠。好的時代召喚有能力、肯干事、會干事的青年奮斗者,徐競翔以勤思作筆,以敏行為色,就如同他畫作《城市的背后》里的城市建設者一般,俯下身子專注到忘我,為江夏文化建設添光加彩。

      (來源:綜合整理自“江夏政協”微信公眾號)

      上一篇:

      【會員風采】劉亞卓:踐行...

      下一篇:

      永遠不泯的信念——記民建...

      申請入會

      會章會史

      武漢民訊

      慈善關愛基金

      返回頂部

      日本人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欧美综合精品久久|人人澡超碰碰中文字网友自拍|国产色黄福利抖音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