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通過青年繼任者進一步薪火相傳。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我們從眾多優秀民建青年人中選取了幾位,通過他們的故事和心聲勾勒出民建青年們的一幅畫像。希望廣大的民建青年人,在多黨合作事業的長卷上,在新時代的奮進征程中點亮青春、燃放精彩,盡情揮灑蓬勃生機,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放飛夢想,為我國的多黨合作事業添磚加瓦!
奮斗不止 無畏前行
張建波
“人生如夢,每個人都想成就夢想,但人生只有拼出來的輝煌,沒有等出來的美妙?!?/p>
?我叫張建波,加入民建已接近4年,現在擔任湖北國貿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北漢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十三屆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硚口區人大代表、民建青年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民建給予我的不僅是接納、培養、關懷,更多的是精神視野上的開拓,更是支持我繼續前行的力量源泉。
?白駒過隙,葉落紛紜。我是80后,已接近不惑之歲。在心目中我們80這一代挺不容易。小時候經歷教育體制改革,中考遇見“非典”,擁抱了歷史上難度最大的一屆高考……不斷經歷洗禮成就了我們不懼困難、不服輸的品質,更使我們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從事跨境電商行業14年來,辛酸與喜悅皆有。我們充分享受黨和政府對于青年創業者的關懷和政策,雖一路走來并不平坦。因此,初嘗成績的我并不理解“成事者,胸懷天下”的格局,雖沒有“躺平”之意,但著實也模糊了未來的視線。2019年12月我正式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時值疫情初發,武漢封城。聚焦式的關注和人間冷暖離別的報道讓我心緒難寧。在民建武漢市委會的組織帶領下,我也積極參與到社會服務的隊伍中。利用在行業積累的經驗,我帶領我的員工積極幫扶漢正街商鋪轉型跨境電商,助力疫后重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感謝民建,我理解了作為一名祖國母親哺育成長的新時代青年身上背負的期冀,也對“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領會。
入會4年來,我積極參與到民建各級組織的學習和活動,不斷收獲知識、指引、新思路。民建匯集了許多各行業的精英翹楚,“與高人為伍,和智者同行”。特別是年青一代的民建人充分交流著成長的經歷,講述著民建土壤給予他們的肥沃養分,分享著中國企業家應有的擔當與責任,他們展現出的風采也讓我印象深刻。
2022年,我當選為民建武漢市青年委員會副主任。我們針對有共性的社會問題開展調研,為政府出臺政策提供良方,謀長遠之道、建有用之言、獻務實之策。我的3次提案被收錄,多次意見和發言被省商務廳、民建省市領導肯定。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作為湖北省第十三屆政協委員,我清晰地認識到當下歷史賦予我的責任,意識到只有用家國情懷凝聚共識、激發力量,才能讓不懈的奮斗成為時代風尚。民建讓我明白了“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的奮斗意義,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雖征途漫漫,但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流水不爭先,而爭滔滔不絕。民建先輩將歷史的火炬傳承給我們青年一代,而我們也必將不負重托,履行我們對新時代的承諾。
(作者系民建武漢市青年委員會副主任、湖北國貿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北漢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初心如始,逐夢前行
王思宇
2012年,跨過山海,我從東北來到了武漢。聽著完全聽不懂的方言,看著第一次見到的雙層巴士,在喧囂的擁擠的人潮中,眼神里是對未知的迷茫。
2023年,在每天不一樣的武漢,我找到了家,找到了心之所向,明白了奮力前行的意義。
青春無畏,感恩一切美好的遇見
青春總是無畏的,初出茅廬,什么都不懂的情況下,2012年,23歲的我選擇了一條和很多同學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創業。沒有資金、沒有資源、沒有管理企業的經驗,甚至連業務模式是什么都沒有明確的概念,就這樣開啟了人生的新的階段,開始了我奮力拼搏的十年。
2013年的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币彩沁@一年,我把注冊在洪山的公司遷到了武昌。我每天坐“702”路公交往返,輾轉完成了公司的遷出。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如果能有一個座位,就是自己那一天最高興的時刻,那種歡喜與滿足應該就是現在大家常說的“小確幸”吧。
后來,我開始頻繁地參加各類路演,打磨自己的PPT,在專業評審老師的建議下不斷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公司也開始有了盈利。而我,也依然坐在公交車上往返于家和單位,和身邊忙碌的每個人一樣,感受著武漢的勃勃生機。只不過,眼里的迷茫褪去,有了光和希望。
奮力拼搏,堅定前進信心
2015年初,我獲得了武昌區2014年度“十佳創業明星”稱號。那時的我,拿到榮譽證書時心中只有兩個字:感恩!感恩自己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感恩每一位在自己前行路上幫助過我的人們,他們教會了溫暖,教會了我要向陽而生;感恩自己不曾磨滅的奮斗精神,讓我可以一路逐夢前行!
2017年,我成為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研究生,也成為了一名新武漢人,在武漢落戶,在武漢安家。
往事如潮,洶涌而來。
那些擠著公交車拜訪客戶,凌晨三點修改合作方案,在整個園區熄燈最晚的那間辦公室里做PPT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一路走來,披荊斬棘,寒冬酷暑、披星戴月,我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走得很充實。
每一顆青春的種子,都積蓄著生長的力量
2018年,我正式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為了一名民建會員。從此,漂泊的人有了歸宿,柔弱的肩上也承擔了民建人應有的責任與重量。
民建于我,是港灣,是家,是成長的沃土。
我所在的武昌民建年底的時候會組織民建會員購買愛心橙用于助農助困;每年定期會組織助學幫扶,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還會組織社情民意的學習會,請專家老師來給我們講黨史、講會史;通過這些學習和活動交流,我學到了知識,交到了摯友,更明白了民建會員這個身份帶給我的不應該僅僅是社會認同,還有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022年,我成為了民建武漢市青年委員會的一員,青委會李軍主委會經常組織學習交流的活動,讓我們發揮青年的力量,履行民建會員責任,雙崗建功,積極建言獻策。
在這里我遇見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同為青委會委員潘世珺的牽線搭橋下,我們于2022年向武漢市江夏區舒安小學捐贈了價值1339.2元的中國紅色文化叢書,盡微薄之力,讓學生們可以了解革命英雄,珍惜幸福生活。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希望通過這些捐贈,我們可以傳遞心中的愛,也希望在愛的澆灌下,在知識的熏陶中長大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永恒的人生真諦,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奮斗的青春如窗外高照的烈陽,許歲月以不朽的榮光!
(作者系民建武漢市青年委員會委員、武漢市弦動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選擇、突破、態度和深情
鄭鵬飛
人們常說青年是未定義的,而對于我來說應該有定義的:選擇、突破、態度和深情。我認為也許這四個詞就是我們這一代新青年在這個新時代的印記。
我這十幾年來一直從事著互聯網+自媒體行業,因此時常思考:如今幾乎人人都是自媒體,都有粉絲群的今天,我們的言論和行為在當下年輕人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那么如何將這種影響力發揮得更有價值,更具影響?我覺得只有我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切,才會用心看到這座城市的人文風情,才能正能量地記錄武漢日新月異的變化。
我不是武漢人,算一個漢漂,來漢已經20年。我認為只有對這個城市有足夠的認同才能找到歸屬感和榮辱感。我愛我的家鄉-荊門,也愛這片我奮斗的土地-武漢。武漢,有的地方人流密集,高樓高得直插云天,敢戲白云;有的地方閑情雅致,小樓低得錯落有致,敢歡大地;它是夜幕下滿天星般的城市,流光溢彩如瀑布直流而下;它是日光下敢說夢想的城市,真實生活能溫柔又能霸道,這就是我眼中的武漢,作為一個新青年,我希望在我們青年的視角下,讓一字一句湊成故事,把一撇一捺變成生活。這就是我一直孜孜不倦且樂此不疲做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2011-2022在“百年共青團的初心和未來”上學習和回顧了中國青年的抱負與使命,包括歷史上百名青年的奮斗故事,心中又燃起了當初大學時代就想要加入民主黨派的渴望。正值民建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委員會率支部會員來我公司開展基層學習,我在本次交流中對民建會組織有了更進一步認知,更加深了我要加入民建的愿望。于是,通過向企業所在區的民建江岸區委會毛遂自薦,接受組織的考察。
如今加入民建快一年了,我時常會回想起組織考察時候問我的三個問題:加入民建為什么,進入民建做什么,我為民建留什么?我是幸運的,這份幸運包含很多:被朋友們信任,被組織接納、被青委會培養,給我表達的空間和通道,給我成長和發光的機會。每一次的遇見都是美好的,我會用好民建給我的平臺和契機,用一生的熱忱去回報社會,我期待之后的日子里面,運用鍵盤、鼠標、相機,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新興互聯網信息陣地,把民建的這份家國情懷播撒出去。
(作者系民建江岸區會員,武漢思韜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