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區民建會員、武漢宏農農牧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宏林,先后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湖北省勞模稱號”“湖北省產業援藏優秀企業家”“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五四青年獎章”“湖北省鄉村好青年”“武漢市勞動模范”“武漢市三農經濟領軍人物”“武漢市十佳鄉村好青年”“武漢市杰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武漢市十佳創業雛鷹”“黃陂區創業創新新星”“黃陂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稱號。
他所帶領的武漢宏農農牧有限公司歷經40年的發展,現存欄蛋雞150余萬羽,年產雞蛋3萬余噸,是華中地區單體規模最大,設施設備、技術水平、管理理念、生產業績、產品品質領先的蛋雞產業園。2022年產值3億余元,吸納周邊500余村民務工、就業,年工資性支出3000余萬元。先后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部首批數字農業試點單位”“農業部首批無抗養殖達標單位”“全國首批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軍運會運動員餐廳唯一蛋品供應商”等。
2020年宏農響應省委、省政府的產業援藏的號召,在西藏山南市新建百萬羽藏雞產業園。一期項目從開工到投產用時201天,截至2022年存欄達到52萬羽,年產量近1億枚,是西藏最大的蛋雞養殖企業。二期項目于2022年10月開工建設,預計于2023年11月全部建成達產,屆時,存欄蛋雞200萬羽,年產鮮蛋5億余枚,可實現自治區“菜籃子工程”鮮雞蛋供應的100%自給自足,并將高品質高原雞蛋輸入內地參與國內大循環,為自治區農業產業發展開創新局面。
在高海拔的地方養殖蛋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雞房建設與入駐項目上,除了廠房增氧、增壓、換氣等技術難點以外,僅雞苗運輸這一環節就面臨著極大的技術挑戰——通常,雞苗運輸不能超過48小時,而往高原上送雞苗,更是難上加難。
為破解技術難題、保證雞苗存活率,西藏宏農邀請了40多名專家現場指導。運輸車上不僅添加了加濕設備,還有專家全程跟車指導。湖北第九批援藏工作隊也出臺了藏雞養殖專項政策,并協調專家幫助企業解決后續高原飼養和飼料難題。2021年5月,第一批7萬羽雞苗歷經72小時運輸,輾轉3800公里順利進廠?!罢{運雞苗的時候在籠里鋪一層豆芽,既能給它們補水,還能補充一部分營養?!睆埡炅终f,通過優化雞苗進藏的路線,提前做好防疫、檢查等工作以節約過卡時間,到運輸第四批雞苗時,只用了39小時。
2021年8月30日,在山南長大的蛋雞產下了第一枚雞蛋,創造了在海拔3800米養殖蛋雞的新紀錄。在此之前,有記錄的世界蛋雞養殖海拔都沒有超過2600米。這枚雞蛋的問世,標志著西藏宏農把蛋雞產業發展至雪域高原獲得成功,距離實現農牧產業援藏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在高海拔養殖蛋雞成功后,如何從根本上減少運輸損耗、實現雞苗繁育的本土化,成了急需解決的新問題。西藏宏農聯合湖北省農科院與山南市共建藏雞培育中心,著力研究蛋雞本土化保種、育種的新辦法,來替代運輸雞苗的老辦法。
“一是把內地的種蛋調上去直接孵化,二是把內地高產蛋雞的母雞作為母本、把西藏本地的公雞作為父本,進行二期雜交。這樣就可以實現在西藏繁育雞苗,選育適應本地氣候環境的雞種,還可以提供給老百姓在家養殖?!?/p>
山南的農區群眾素有家庭養雞的習慣,但技術服務滯后,制約了養雞專業戶的發展。如今,西藏宏農形成了涵蓋飼料加工、雞蛋分揀包裝、有機肥生產、農產品初加工、有機種植的藏雞全產業鏈集群,還帶動了90多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項目開工至今,項目累計發放周邊農牧民務工費用5100余萬元;安置長期在崗農牧民及本地大學生96人實現就業、季節性用工500余人。武漢宏農公司吸納30名山南籍大學生赴武漢就業,更廣泛地促進了交流、交往、交融,其中在2021年度西藏公司兩名湖北籍技術員分別迎娶了兩名山南籍藏族女員工,更是傳為佳話。積極探索以“飛地經濟”模式帶動山南市3縣區2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參與藏雞養殖,每村每年增收23萬元,受益群眾10000余戶,有效解決集體經濟“空殼村”的收入問題。
近年來,西藏宏農堅持高質量發展產業援藏的思路,不斷聚合科技創新、聚力綠色環保、聚焦民族團結,在發展產業中不斷推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真正把農牧產業做成鄂藏一家親的“粘合劑”,讓援藏產業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連心橋”。
西藏宏農的建設標準、建設速度、產業帶動性、民族團結工作等得到省委、省政府,農業部及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體現了我們黃陂企業的擔當與作為。張宏林說:“我將以榮譽為新起點,勇于承擔、甘于奉獻,為家鄉的建設和湖北援藏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