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3年度民建武漢市委開展參政議政調研課題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區(工)委、基層委、市直總支(支部)、專門委員會:
根據市委會工作安排,2023年度參政議政課題調研工作正式啟動。請各級組織結合《民建武漢市委參政議政工作管理辦法》和《民建武漢市委基層會務工作考核辦法(參政議政部分)》,廣泛發動會員積極參與申報調研課題?,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調研課題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中央、湖北省和武漢市的中心工作、協商民主建設的重要議題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密切聯系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實際,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助力武漢發揮“一主引領”作用,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社會和諧穩定。
二、申報單位
市民建各級組織、各專委會、民建會員、專家庫成員。
三、注意事項
1、課題申報通知、《調研課題申請書》電子版可到民建武漢市委網站http://www.691647.com/通知公告欄目下載,同時民建武漢市委會將通知和申請書發送到各QQ工作群和微信工作群,方便下載申報。
2、申報課題需填寫《調研課題申請書》一式兩份,電子版發送至民建武漢市委調研室電子郵箱whmjdy@126.com。課題申請書里各項內容填寫詳盡,以便審核和遴選。申報截止時間為2023年3月31日。
3、附件選題參考方向涉及面較廣。會員如從中擇題申報,可結合自身研究領域和專業特長,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切口確定具體選題,不局限于參考選題。
4、課題最終成果應為對策性建言建議,而不是解釋性、分析性或學術性研究報告,字數一般不超過3000字。課題完成時間為2023年9月15日前。
5、課題審核立項并驗收合格后,按照《民建武漢市委參政議政工作管理辦法》一次性撥付課題經費補助。
聯系人:鄭策
電? 話:85583750? ?13429875971
附件:2023年調研課題選題參考方向
? ? ? ? ? ? ? ? ? ? ? ? ? ? ?民建武漢市委員會
2023年3月10日
附件:
2023年調研課題選題參考方向
一、定向課題
(一)市委政黨協商會
1.黨風廉政建設
2.人大立法建議
3.以激活創新要素為突破口,賦能全國科創中心建設(協同創新聯合體和穩定配套聯合體;跨區共建、科技成果跨區轉化、資源要素跨區流動;科創金融改革,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全要素創新空間;高水平實驗室體系建設等)
4.創新消費場景,激活消費動能,加快步伐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振消費信心;恢復和擴大消費;發揮金融對消費的促進作用;新零售;消費場景;便民生活圈;數字+消費等)
5.長江大保護、流域經濟(深化區域協同合作,推動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長江流域清潔走廊建設;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污水治理機制;綠色能源船舶動力電氣化升級改造;水生態修復;國際濕地城市建設等)
(二)市政協議政性常委會議及常委專題協商座談會
1.大力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推動武漢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強鏈補鏈,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金融支持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創新型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等)
2.加強武漢交通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把武漢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樞紐鏈接優勢(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深化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推動鐵水公空四網互聯,爭創“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打造國際綜合物流產業集群;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等)
3.加強社區治理,共同締造美好環境創造幸福生活(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現代化;增強基層服務管理功能;老舊社區改造;助老托幼服務;志愿服務;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等)
二、非定向課題
(一)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與中國式現代化;民企黨建;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壁壘;優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深化政企對接溝通機制等。
(二)宜商環境
政企共建,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公平競爭的制度、規則、機制,標準、程序、效能和國際化問題;打造全生命周期企業服務打造全生命周期企業服務;強化部門間協同提升服務效能;發揮律師在宜商環境和招商服務中的作用;建立企業合規檢法銜接機制等。
(三)數字經濟
加快數字經濟創新突破、增強數字經濟驅動力、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等;人工智能、信創、元宇宙、數字建筑等產業發展;數字基礎設施與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數字經濟立法等。
(四)區域經濟
增強“一主引領”功能,推進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加快建設;高標準啟動武漢新城建設,打造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主引擎;推進都市圈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提升區級經濟能級,加強市域經濟協調發展等。
(五)金融發展
區域金融改革與武漢區域綜合發展能級;金融賦能問題(金融與民營經濟、宜商環境、科技創新等);供應鏈金融;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等。
(六)產業發展
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半導體產業;網絡安全產業;航天產業;量子計算產業;大健康產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政策、上市、人才)等。
(七)鄉村振興
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青年與鄉村振興等。
(八)雙碳經濟
推動中碳登政策盡快落地的各項機制建立,打造全國碳金融集聚區;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率;推進產業園區碳排放計量“樣板間”建設等。
(九)教育和就業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鞏固拓展“雙減”成果;提升校企校地合作質量、推動產教融合發展;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與發展;打造產教聯盟;優化“新工科+企業”工程實訓體系;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擴容布局“安薪驛站”;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建設等。
(十)民生和文化
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和市級統籌;零工經濟勞動者權益保障;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武漢先行示范區建設;打造“讀書之城”;推進文旅資源整合利用和塑造提升等。
(十一)其它